找到相关内容1069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二)

    法,能够修行佛法。这时,依靠般若的智慧,也能够善巧地取舍和观察当取当舍之处;这样,对于取舍之处毫不蒙昧;然后在修行的时候也一定能够产生定信;产生定信之后,于佛法当中自然会得不退。所以说依止静处会具足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022884703.html
  • 黄金珠绳上的摩尼宝——历代多智钦仁波切事迹简介

    成为宁玛派学习这一重要密续的主要论典之一。他的重要著作还包括详细描述伏藏法门的《论法藏》和《苦乐为道用》。格鲁派的大学者安多格西·蒋华若贝罗珠在拜读了多智钦的著作《菩萨陀罗尼》,他说:“这不是凡夫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585108.html
  • 吉祥喜金刚坛城解析

     文殊的形像多种,早期形似美男子,甚至蓄着微髭,自赵宋以来,趋秀丽窈窕,换成美妇人的模样;又有象徵天真纯洁的童子形,与拥抱明妃的双身像。坛城上方佛龛中的文殊,为其主要形像之一。身呈白色,为传承於大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585109.html
  • 中国宗教财产权问题探讨

    。”笔者赞同,对于那些作为重要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房产及其他财产,虽属文物,也可由国家所有转归宗教财团法人所有;至于已退出宗教活动的宗教文物,如山西云岗石窟寺、甘肃敦煌莫高窟等,现仅作为纯历史文化...

    刘子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1785449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十):圆成的世界与人空法空

    要了解“依他起性”的实态,就一定要超越“依他起性”才行,也就是说,人要站在“圆成实性”的立场,才能看清“依他起性”,这是对於自己能够觉醒的一种构造,有了这种构造,才能进入转识成智的过程,这种过程亦即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1522085500.html
  • 藏区多元宗教共存之历史与现况

    财产暂交当地教友看管。1949年12月,巴塘和平解放,天主教堂及其财产由仰恩吉村管理。1957年民主改革,将天主教堂财产收归公有,其宗教活动也从此完全停止,在巴塘的法国天主教历史画上了句号。   (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685641.html
  • 弥陀本愿威神力(四十八愿) 浅注

    22,国无女人愿。23,厌女男愿。24,莲华化生愿。25,天人礼敬愿。26,闻名得福愿。27,修殊胜行愿。28,国无不善愿。29,住正定聚愿。30,乐如漏尽愿。31,不贪计身愿。32,那罗延身愿。33...苦海的此岸渡船抵达究竟的涅槃的彼岸。转生死为涅槃。   六度波罗密;度生死海。渡船永离生死苦海,抵达究竟的涅槃彼岸。烦恼为菩提,转生死为涅槃。依归大悲慈佛。   理六度;   不起执著。不见有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885659.html
  • 南无观世音菩萨略解

    ,例如:临命终时,十方诸佛,皆来援手;不堕三恶道;生诸佛国;得无量三昧辩才;现在生中,所愿皆遂;女成男;消灭侵损常住的重罪;能除十恶五逆、谤法谤人、破斋破戒、破塔坏寺、偷僧祇物、污净梵行等罪;能得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085663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要义概述

    道,即名非道;示现行于贪欲道、嗔恚道、愚痴道,即名非道。菩萨若不行于非道,即无法摄化众生,使之转入佛道。维摩诘问文殊“何等为如来种”,答以“有身为种”。现有烦恼之身,无实自性,如方便摄化,即可烦恼成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15485779.html
  • 肃然起敬话“远公”

    动作要快得多。于是,大师也就知道了佛陀跋陀罗尊者伸出手掌这一动作的意义了——那就是大乘佛法中的转识成智。   所谓“转识成智”也就是“烦恼为菩提”。只要活在当下这一念心,那就是千年如来住世,犹如千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4385899.html